古琴琴面部分介绍

144
作者 学国学网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22-01-11 20:36 字数 2330 阅读 872评论 0
任景利教你轻松学古琴

  古琴琴面部分介绍

  从琴首(琴身较宽的一端)直至琴尾(琴身较狭一端),有各种传统的名称:

  琴首顶端面板称作“额”;

  “额”的下端紧连着镶嵌在面板上的一条木板称作“承露”;上面分列一排直透琴底轸池的七个小孔,称作“弦眼”,琴弦就分别系在透出弦眼的“绒扣"上;

  紧接承露,为一条约高出琴面四五分的坚木,称作“岳山”(又称“临岳”),用以架高琴弦;

  岳山下方八九分处,琴身两侧均向内凹进,称作“颈”,长约六寸一分,挛深约一寸。“颈”的上端称作“起项”,下端称作“肩”。“肩”,约当于三徽处;

  自肩以下,琴身逐渐内收(由宽变狭),约当于八九徽之间,琴身两侧均内向凹进,凹边为直线,长与“颈”相仿;

  自腰以下,即为琴尾;

  琴尾顶端中央镶嵌有一条横木,刻有架弦的浅槽,称作“龙龈”,琴弦通过“龙龈”,折向琴底,分系于雁足之上;

  “龙龈”两侧,镶嵌有略微隆起的两片硬木边饰,称作“冠角”(又称“焦尾”);

  从“岳山”直至“龙龈”,为古琴架弦部分,称作“琴面”。

  琴面外测,紧傍第一弦,镶嵌有按全弦长一定比例关系而设的十三个圆形标志,称作“徽”,徽用金、玉或螺钿磨制而成,用以标记古琴上的泛音位置。徽的顺序系由琴首一端数起,靠近岳山的为第一徽,居于琴弦中点的为第七徽,靠近龙龈的为第十三徽,余顺推。这十三个徽又称作“明徽”;第一徽、第十三徽以外及徽与徽之间又可分出若干等分,由于没有标记,称作“暗徽”。明徽的大小略有不同,一般七徽居中较大,两边各徽依次减小。

  琴弦的安设,以弹奏时琴的位置而言(琴首在右,琴尾在左,横置面前),最粗(发音最低)的一根靠外,为第一弦,顺次向内,离演奏者最近的为第七弦(散弦最高音)。

 本文为:古琴琴面部分介绍敬请参考,关注米粒妈咪课堂获取更多古琴知识资料及课程!


生活文艺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