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144
作者 意大利AC米兰队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7 13:50 字数 8734 阅读 729评论 0
30年省级优秀教师教你轻松养出懂事、独立、学习好的好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和大家分享的美国"The Huffington Post"上《我最希望给孩子的10个性格特征》这篇文章(六一儿童节,送孩子这10个受用一生的礼物),其中有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领导,也懂得如何跟随。不过当时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写了点,一直意犹未尽,正好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

实际上,古人早就说过“百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啥?因为读书可以入仕,入仕可以做官做领导嘛!再后来,这句潜台词再加上欧美“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教育观念的引入,更把大家心中这个隐隐晦晦的渴望光明正大地翻到了台面上,反正在我刚接触儿童教育这个领域时,“领导力”这三个字就已经风靡整个家长圈了。

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当然,我这么说可不是要黑“领导力”,相反,我也认为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是件大好事,只是感觉我们在理解和培养领导力上也许出现了一些偏差。就拿非常重视培养孩子领导力的美国来说,他们所谓的领导者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职位高、有权利的人,而是很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着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学会做一名跟随者。

可常言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也许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做跟随者是没出息的,说到这,我又要回望下自己悲怆的童年了,我小时候就是个“跟屁虫”,也许因为我年龄小、个子小…好吧,主要是因为没想法。所以大家说玩沙包,我就玩沙包,大家说去河边抓鱼,我就跟着去抓鱼,大家说把零花钱拼起来买浪味仙,我就老老实实把钱交出来…于是经常会被我妈骂没出息…可是,抓鱼真的很好玩,浪味仙也真的很好吃啊…但不管我们乐不乐意,我们的大脑都会被强行输入做鹤立独群、压倒群芳的领导者才有出息这个信息,于是在跟随时总是缩头缩脑,更别提现在的孩子了,玩的是Ipad,学的是钢琴,在家是霸王…鲜有做跟随者的机会。

去年湖南台非常热的一档综艺节目《一年级》,其中有一期是讲一年级的孩子们竞选班长,竞选就竞选吧,这原本是孩子们自我展示的舞台,最后却变成了家长们拉票的“战场”。比如有的妈妈为了帮儿子,给每位同学发棒棒糖;有的父母加班加点为全班做蛋糕;更有个爸爸因为自己是主持人,搬出了一堆明星朋友为女儿拉票…在这场拉锯中,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班长这个“领导岗位”,都一副不得到就誓不罢休的样子。的确,在这个高度以自我中心的社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主张被实现,自己的想法有人听,自己的观念有人附和,自己的建议有人去实施…但我们没有想过,如果人人都做领导者,谁来做跟随者?如果没有跟随者,那又哪来的领导者?

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在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随便微信了几个好友,问他们什么是领导力,大家的回答都集中在决策力、影响力上,似乎领导者就是做决定、给方向的那个人。而在众多定义中,哈佛商学院弗朗西斯?福雷教授说:“领导力表现在,因为你的存在能使他人变得更好,而且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影响力还能一直持续。”我深以为然。特别是在这个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的社会,领导者再不是那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人,而是能与他人沟通,能倾听别人,能做好团队协作的人。

比如学会倾听,这点就是很多孩子缺乏的,就像我那个没做成领唱就郁郁寡欢的小侄子,他平时是个小话唠,别人说什么他总喜欢打断,然后说自己想说的东西,如果在他说得起劲时你横插一句,他会立马急着嚷嚷“你听我说!”但其实,一个好的领导者,并不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掌握话语权,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合适的时机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团队协作,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领导者也一样。一个事业有成的朋友就讲到自己留学那会儿,要和几个学物理的同学一起做一个项目,她可是学金融的,物理…早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在整个项目中,她始终都扮演着协作者的角色,项目负责人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她同时也一直在观察别人是如何安排每个人的工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跟踪整个项目的进度,协调项目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项目中她虽然是个“跟屁虫”,但却从中学到了很多,再后来当遇到她擅长的领域的项目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那个项目的领导者。

而不管是沟通、倾听还是协作,其实都是我们在做跟随者的时候天天要做的事情,所以关键的来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做一个跟随者的时候恰恰是最好的学习和模仿领导力的时候呢?

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在彰显个性的现在,很多人反感跟着别人走,但人首先就是要学会跟着走,从不知到知,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就像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在往哪走,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他们就是跟着走啊走啊…最后就走出来了。邓小平晚年时,他的子女曾问他在长征中都做了些什么,他就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

同样,西点军校也奉行一个道理:“只有懂得做好一个跟随者,才有条件成为一个领导者。”因为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才会去行动,而行动是成功的起点。实际上,伟大的领导者都曾是出色的追随者,因为追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当有一天成为领导者时,才能更好的把握追随者的心态,才能使自己的追随者各尽其能,才能带领自己的追随者走向成功。

如果我们总是急功近利,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生拉硬拽也要让孩子学领导力,竞选班长,做头头,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感受,不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那么即使现在实现了做领导者的愿望,也不会笑着赢到最后。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好的朋友,他自身能力很强,刚毕业进公司半年就成了最年轻的部门经理,这看似是件好事吧?非也,纵然他自身条件不错,但也还没摸清整个公司的门道,也不懂如何管理部门员工,更不知道如何圆滑地处理各种人情世故…结果弄得自己到处碰壁,最后实在受不了,干脆辞职了,还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糟糕的情绪中。他就向我们感叹,如果当时没有那么早把他放在一个领导岗位,而是让他从一个跟随者慢慢做一两年再提拔,也许他还在那继续工作,因为当自己的能力与岗位相差太远时,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啊!

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所以,一个孩子要不要做跟随者,当然要!因为这是做领导者的必经之路,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可是,要成为一名将军,你首先得做一名士兵啊!而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从跟随者晋级到领导者,这需要我们的培养和帮助,也需要看他自己是否已经ready。就算最后没有从士兵华丽转身成将军,也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有王就有将,有老K就有小2,不然大家如何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呢?但别忘了,孙武、诸葛亮、秦琼、周恩来也都是追随者,难道他们的人生就没价值了吗?

《大学》里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短短的十几字就是一个人的成功路线图啊!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有高远的志向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冷静客观地认识到途中的波澜曲折,一步步走扎实,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小到让孩子主动去开门、介绍客人、在餐厅自己点菜,大到让孩子自己筹备派对、策划学校甚至社区活动…同时别忘了给他创造一个可以跟随的环境,如参加集体活动,参与团队体育项目等等,让他知道,一个leader是有实力让其他人变得更好的人,而在做leader之前,做一个快乐的跟随者也挺好。

做跟随者的时候,

恰恰是学习领导力最好的时候。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