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塔式”创业教育模式积蓄生长的力量

144
作者 宝妈爱毛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14 09:41 字数 10849 阅读 1178评论 0
投资大师的传奇故事

  江苏大学致力于打造一座创业教育的金字塔:“塔基”培养,要让100%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塔身”培养,要对30%左右具有创业意愿诉求的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培训,使其具备创新创业技能;“塔尖”培养,要创造条件让5%左右具有创业实战诉求的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

  “专于流体输送,精于水泵节能”,马正军把这两句话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他知道,因为在母校江苏大学的学习和创业实践,才让自己有了这样的底气。这位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获得者,如今作为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被引进到南京,获得了南京“321创业人才计划”13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的支持。2011年他在学校时注册成立的腾图节能科技研发中心,也变成了南京腾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马正军是江苏大学“135”塔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受惠者。江苏大学副校长梅强说,学校正致力于打造一座创业教育的“金字塔”:“塔基”培养,要让100%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普惠创业知识;“塔身”培养,要对30%左右具有创业意愿诉求的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培训,使其具备创新创业技能;“塔尖”培养,要创造条件让5%左右具有创业实战诉求的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老板,而是谋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不是纯粹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而是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

  创业课变成高素质人才必修课

  登录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爱课程”网,在500多门视频公开课中,梅强教授主讲的“创业人生”是唯一以创业为主题的课程。在每周和每月的人气榜上,该课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四。一名叫刘茜的学生留言:“老师讲得很吸引人,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能很好地调动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有志于创业者来说,可以少些盲目,多些准备。”

  教育部启动建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而在江苏大学,“创业人生”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网络课程。梅强用深入浅出的八讲,告诉学生创意如何认知、团队如何组建、创业如何融资、网上如何创业。

  不仅如此,江苏大学还在管理学院和财经学院开设“创业管理”必修课程,在其他学院开设“网络创业理论与实务”等公选课程。其中“创业管理”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又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其中唯一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创业人生”、“创业管理”为龙头,学校开设了12门创业教育课程,编写出版了“创业基础”等11本创业教育教材和教辅教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学校管理学院设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约有40名教师从事中小企业及其创业管理的科研与教学,学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

  从创业机会、创业风险到创业资源、创业计划,从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江苏大学的创业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的范畴。撰写计划,调研市场,模拟决策,管理实训……系统、丰富的创业课程成为江苏大学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强化创业精神、锻炼创业技能的一个重要阵地。营销091班学生李焕说:“创业管理已不再是创业者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或思维方式,是高素质人才的必修课。”

  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是课程、活动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一学生夏丽婷刚进校就参加了新生研讨课——“漫谈创业”,不仅学习了创业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和七八个同学组成团队,制定一份简洁版的创业计划书,并需在课堂上做展示,她分工负责市场调研等任务。夏丽婷说,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创业意识,了解了创业需要哪方面的知识,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而且学会了和队友的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通过比较找出与其他团队的差距,培养了竞争意识。

  马正军告诉记者,创业实践的过程就是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2011年,马正军把“腾图”的目标定为研发水泵节能新技术,为用泵企业提供节能方案。当年他们就为徐州一家小型化工企业循环水系统提供了节能方案,改造后整体节电率在33%以上,一年为企业节省电费4.5万元。以水泵节能改造的创业计划参加“挑战杯”竞赛,马正军拿到了全国金奖。除了技术研发之外,市场调研、资金预算、筹资融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所有的环节,他都必须亲力亲为。正是这些实践,提升了马正军的科研能力、合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

  从新生入校开始,到研究生毕业,江苏大学的创业教育把课程、活动与实践有效融合,贯穿学生学习、实践的始终,把创业课教师的“独角戏”变成了全员参与的“大合唱”。

  梅强把江苏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归因于天时、地利和人和。天时是国家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地利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创业环境良好;而人和则有赖于学校教务、团委、学工等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教务处负责第一课堂,牵头管理创业教育课堂主阵地,把不同层次的创业课程,通过不同模块渗透到不同学院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把各类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创新学分的考核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创业教育。团委统筹负责第二课堂,通过创新创业学校、校内“星光杯”、全国“挑战杯”等平台,把一部分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进一步培训,通过活动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单是创新创业学校,2002年至今就培养了5000余名学员。学工处负责第三课堂,统筹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接校外大学生创业基地,直接创造条件,让有创业能力、发现创业机会的学生直接进行创业实践。其中创业孵化基地滚动入驻项目达60余项,10余家校内创业公司入驻校外创业园继续孵化。由此,学校形成了以理论教学、创业活动、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创业园为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

  不是脱离了专业教创业,而是学校整体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

  “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离春季学期开学还有四五天,江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里,一些学生已经回到公司。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王迪君笑呵呵地告诉记者,2013年他们团队的营业额突破了16万元。

  王迪君大一时选修了创业课,大二时,他与几个同学一拍即合,结合所学专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森威传媒,进入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承接视频制作业务。如今的王迪君已经成为校园达人。他策划的“女神计划”,拍摄了20名江大女生,一时在网络上传为美谈。他拍摄的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公益微电影《七秒记忆》,让许多网友“泪奔”。王迪君说,创办至今,团队成员已从4人扩大至20多人。

  创业教育不单单为了教会学生创业,而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成为学校整体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着这样的理念,江苏大学努力让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让“两张皮”合成“一张皮”。

  走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学工处教师田锦程对每家工作室、每个团队都如数家珍。这个基地是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工处每年遴选60支学生创业团队滚动入驻,从而带动500余名在校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据学工处副处长谭成介绍,入驻创业团队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与所学专业相吻合,从事的业务以产品开发型、技术服务型为主。目前基地的创业团队中,除了一个团队从事教材回收业务外,其余所有的团队都是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创业实践。比如汽车学院动力工程专业的张纯和能动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左朝朝,合作成立了纯能光电LED灯具研发中心,艺术学院的吴大帅成立了金石可镂工作室从事篆刻业务,农工院的吴玉成立了自留地阳台农业体验中心,计算机专业的蒋艺成立了卓视动力工作室从事手机客户端外包服务……

  为了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提出了“专专结合”:学生碰到了专业技术方面的难题,由所在院系的教师负责指导;而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管理难题,比如市场调查、创业融资等,则由管理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给予指导。此外,学校还聘请了数十名经验丰富的校内创业教育专家、校外企业家,每一个创业团队,都配备了指导教师。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受益的自然是学生。近年来,江苏大学学生斩获4项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江苏省青春创业风云人物”的刘春生,已在常州、扬州、徐州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周尚飞创建江苏名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江苏大学大学生就业基地”。

  教务处副处长冯军说:“这种结合专业的创新,一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很自然就走上了创业之路。”

  不求人人成为老板,但至少要在学生的心中撒下一颗种子,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这正是江苏大学的追求。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