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远游,你适合吗?

144
作者 树友awpydl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14 09:46 字数 5792 阅读 1214评论 0
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12堂课成就职场精英

  近年来,选择在毕业季和寒暑假搭车远游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选择不带一分钱“穷游”。大学生何以热衷搭顺风车远行?搭车旅行是否简单到“上路就有收获”?是否每个人都适合来一次这样的“青春冒险”? 

  “年轻时疯狂一把,挺值”

  8月20日,齐鲁晚报报道,海口一名大学生历经一个月,从海口搭车来到济南;8月19日,三湘都市报报道,广东一名大学生搭车穷游六省,最终抵达长沙……记者粗略统计,这个暑假,已有近20条类似消息见诸报端。

  大学生搭车旅游,真有那么火?记者在北京市学院路的几所高校附近随机采访30名大学生,有7人表示对搭车出游很感兴趣,有机会愿意尝试。“不是有句话叫‘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吗,趁自己年轻时留下一点疯狂的回忆,我觉得挺值的。”一名大学生说。

  何磊锋是北京某户外俱乐部的负责人,有近10年的自驾游经历。何磊锋回忆,他刚开始往外跑的时候,一是很少碰见要搭车的人,二是就算遇上了,也是职场人士或者自由职业者,“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上次出去是在去年‘十一’,一路上带过3个大学生搭车客”。

  中国传媒大学大三学生张欣7月份前搭车去了云南,这已是他第三次搭车出行了。2010年,他第一次搭车,而使他萌生这个念头的,是当年播出的一部叫《搭车去柏林》的纪录片。片子讲述了两个年轻人从北京出发,搭车88次穿行1.6万公里到达柏林的故事。“片子播出后一下子就火了,我在路上遇到的学生,几乎都要谈这部片子。”张欣说,“我觉得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搭车族,毕竟年轻人更崇尚自由和冒险的生活方式。”

  收获=“冒险”,安全=“平庸”?

  对大学生搭车出游的行为,赞同者认为,搭车是锻炼才干、接触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而“沟通、信任、感动”也往往成为搭车者们回味的关键词。对此张欣表示认同。张欣说,很多搭车者只带很少的钱甚至不带钱,所以每一次请求免费搭车,搭车者都要厚着脸皮,被拒绝也是家常便饭。但正因为这样,碰见热心肠的陌生人,就更让搭车者们感动。“我就曾在贵州一条山路上走了7个多小时才搭上一辆车,司机答应带我的时候,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这种情感经历是别处无法获得的财富。”张欣说。

  此外,搭车者们为解决食宿想出的种种办法,如工地搬砖、饭店洗碗、投宿寺庙等行为,也为大学生们所赞赏。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林云龙说:“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搭车旅游既能欣赏风景,又能锻炼生存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在人人网近期一项“你是否会搭车远游”的调查中,有393人选择“是”,选择“否”的却达到1198人,其中“安全无保证”成为最常被提及的理由。“搭车固然可以收获很多,但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那些冒险得来的收获还有什么意义?”一名网友说。但也有人认为“待在家里最安全,但选择了平庸的你,什么也收获不到”。

  郑州大学学生辅导员张实勤告诉记者,每当有学生跟他聊起搭车出行,他都表示反对,有一次一名学生已经开始做准备,为此他还通知了家长,“磨炼自己有很多渠道,没必要采取安全系数低的方式。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一味追求刺激对家庭也不负责任。” 

  搭车并非人人适合

  尽管面临的反对声不少,但随着搭车远行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目光,大学生又该如何对待心中的“搭车热情”呢?

  何磊锋注意到,外界往往过于渲染搭车行为的“正能量”,而对其中的困难甚至危险描述甚少。“我们每年都能听到有人搭车被骗被抢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消息,大学生还是应该多和有经验的‘驴友’交流,他们了解的情况更全面。”何磊锋说。

  虽然找张欣取经的人很多,但张欣一直认为,搭车并非人人适合。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每次出门张欣都要找一名同伴。2012年,一位朋友和张欣一起出行,但同伴并没有表现出独立远游的素质,不仅一直由张欣照顾,把张欣“累得半死”,而且几天新鲜劲一过,他就无法忍受奔波,最终中途买了回家的机票。事后张欣总结说,独立生活能力差的人不适合搭车,最好能先通过其他方式培养生活能力,否则在路上会很累。

  何磊锋建议,大学生可先在本省范围内出行以积累经验,同时要坚决避免前往人烟稀少的路段。“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要高质量地普及安全教育。”何磊锋说,“我甚至在高速路上见过拦车的大学生。如果学生连这点安全意识都没有,还是不要出来了。”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杨灿坤认为,学校也面临挑战。“学校是堵还是疏?是否应该把安全工作做在前头?或者开发更符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社会实践项目,以吸引他们?如果搭车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都应该及早研究。”(应被采访者要求,张欣为化名)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