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让“史地生”从“调整为“综合考”
奇妙的中国地理课(第一季)
中考改革刺激初中课外培训市场发展
今年开始,历史、地理、生物3科将逐步从会考科目“变身”成为正式中考科目。上周,教育局长更在全市的高中工作会议上透露,明年将考虑参考高考的做法,将3科调整为“综合考”形式进入“中考”,并在中考总成绩中占据重要地位。
无论如何,“史、地、生”已经不再是初中学习中“跑龙套”的角色,这三科的考试形式,未来也可能是所有中考科目中变化最大的。日前,记者采访慧众教育、卓越教育、优才教育等东莞主流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机构了解到,新学期开学一周以来,前往各大课外辅导机构咨询史、地、生学科的人数有较大增长,增长幅度达到20%~30%。
专家表示,从今年中考历史、地理、生物三科的考试题目来看,难度不大,学生不需要太过担心。而对于三科可能会成为“综合科”,学生可以尽早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学科思维转换能力”。
现象:“史地生”从“无人问津”到培训新宠
“对比去年,今年报名这些科目的学生多了很多。”慧众教育有关负责人坦言,像“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副科”,去年除了有些高中学生会补习外,初中基本没有学生补习。“今年就不一样了,初中也有补这些科目的学生,另外学生家长咨询这些科目的也比较多。”
优才教育王晓霞老师表示,新学期以来,多了20%~30%的学生和家长咨询这三科补习的问题。卓越教育王素彬老师分析,前来咨询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及学生本身长期以来并没有关注这三门学科,没有养成适用该三门学科的学习方法。王素彬预计,由于考试政策的调整,“这些科目现在报名的人数肯定不如‘语数英’多,但是从增长幅度来说,这三科应该是最大的。”
学生个案一:老师课堂增加难度
对于今年刚升上初一的洛家艺来说,准备报名生物和历史的课外辅导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课堂增加了这些科目的教学难度。
“以前听说生物和历史科目都没什么作业的,但是我刚上初一就听老师说,以后这些科目每周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而且难度都挺大的。”家艺说,从小学升到初中,本来在学习中就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加上现在连“历史”、“生物”这些以前比较轻松的科目都那么重视那么难,很怕自己跟不上。
另外,今年在玉兰中学读初二的欣欣也表示,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要重视“生物、地理、历史”这些科目,让她倍感压力。
开方:带着兴趣去学习
“原来一般学校都不是很重视的科目,由于中考政策的调整,现在都会不同程度地加强了这些科目的教学强度。”优才教育王晓霞表示,对于那些刚升初一,对新课程“不适应”的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就感到太过紧张。“关键是要带着兴趣去学,不要把这三门课程想得很艰难,学会重视。”
王晓霞提醒,如果对这些科目有心理负担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每一科目都有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和老师沟通,与同学分享学习方法。
学生个案二:希望通过这三科“拉开分数”
“‘史、地、生’这三科不是很难,通过努力应该可以取得比较大进步的,我希望加紧这几个科目的学习,在中考争取通过这三科‘拉开分数’。”可园中学初二(3)班的小郑告诉记者。
“老师跟我们说过,这三个科目在中考中会起到‘拉高补低’的战略地位。”同样是就读于初二的王颖珊同学对于“史、地、生”三科的“战略定位”把握得更加准确。
她分析,自己的数学比较弱,但是可能要提高不容易。“如果我这三科可以取得好成绩,可能可以在总分上降低我数学上的劣势。”
开方:追求高分学生 切忌钻“牛角尖”
王素彬老师认为,在中考考试中,史、地、生三科的难度不算很高,只要能够提前重视,理清基础知识脉络,想在这方面“突破”达到“拉分”的目的的确较容易。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意分重点有规划地准备,切忌过分的钻‘牛角尖’。”王素彬提醒,生物以动物和植物为主,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较少,对于一些生物模型只要求记住即可。历史应以史实为主线,尤其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生要烂熟于心,并学会联系教材运用较为简单的历史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对人文地理,学生有较好的常识应对,但由于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不会读图。自然地理是学生的学习短板,所以学生要将区域地图深刻在脑海。
新趋势:
变身“综合科” 有利有弊
“如果明年开始,‘史、地、生’变身成为‘综合科’,一方面将直接与高考接轨,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的不少负担。”王素彬老师分析,对于“史、地、生”整合为一科来统一考试,其实是“大势所趋”。
除了有节省时间、提早适应高考模式等“优势”以外,王素彬也提醒,综合科的题目设置绝大部分是三门不同学科的命题在同一试卷出现并要求在同一时间段作答,对于学生“迅速的转换学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可能很难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另外,一个考卷上出现多个学科的内容,这对初中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此之前,考生也需要做好复习的规划。不然很容易在考试前一天的复习时就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搞混乱。